柳致知因为没有专门上师指引,许多门派中的常识性东西,他并不清楚,必须由他自己体验,这是散修的悲哀,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如果有师傅提醒,有时心中自然会生成见,往往不自觉主动避劫,结果不是功行进步缓慢,就是劫数越滚越大,事实上,修行人许多劫难是因为修行人所行与众不同,无意间引起社会甚至修士之间反扑,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然,入劫双方,可能都是无意识。
柳致知今日才悟到劫难原来就在不经意间,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反而放下心来,放下心并不代表他会大意,而是悟通之后一种坦荡,一种类似齐物的心态,可以说,柳致知经过多少事,道心终于发明,走上真正求道之途,以前诸多行为,时有偏差,现在才算一个真正修行求道之人。
明白自己修行途中劫难,让柳致知对以后的路更多一份了解,前途更是清晰,柳致知沉入一种特殊的状态之中,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一种自然清明,知道自己存在,却又不加分别,静室之中,立体聚灵阵将天地各种信息能量集中过来,自然汇入体内,又悄悄散发而出,能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实是很少,但对于柳致知来说,已是足够了。
第二天,柳致知先将自己之前装裱的字拿了回来,这是给柳致颜的那一幅,打了一个电话给柳致颜,让有时间来取。
柳致知却开始对那块玉石原料进行加工,擦去外皮,里面果然很乱,对一般人来说,这块料子不怎么样,这块买自腾冲的翡翠料子,对柳致知来说,却是一块上佳的料子,其中蕴含种种信息,一般琢玉师根本不会运用,那已不是玉雕技艺。
柳致知根据情况,花了十天功夫,这对一般玉雕师来说,简直是神速,终于依据玉料的具体情况,完成一件作品,作品高度却是玉料的三倍,这是他第一次运用镂空技艺,镂出一层空壳,将中间玉料提升,又往里面镂空,再向上提升,几次一处理,如宝塔一样,硬是将将这件玉雕提高到原来料子高度的三倍。
这件作品却是从底座上向上是纠缠在一起双藤缠绕而上,枝叶清晰,在上面结成藤冠,在上方却歇息着两只比翼的鸟儿,很亲热交颈在一起,整件作品,柳致知取名连理比翼,在下方底座上,刻了两行诗,取自白乐天的《长恨歌》中两句: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两行小字落款:申城柳致知贺友赖继学、严冰新婚之禧。
作品一成,自然有一种阴阳和谐之气场而生,柳致知完工,很是满意,暂时放在客厅之中,离赖继学成婚还有半年之期,到时候带过去。
作品做好之后,最先来参观的是柳致颜,因为她来取字的时候,柳致知正在雕这件作品,当时才开始,还未完成三分之一,看到哥哥雕这件作品,便问了一下,听说是送给好友结婚之礼,便说好了过几天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当她第二次来时,看到这件作品时,很是动心,说:“哥,将来我结婚时,你送我一件这样玉器,我就心满意足了。”
“等你结婚时,哥就送你一件。”柳致知笑着许诺。
“那么,哥,就这样说定了。”柳致颜满意地得了一个许诺而去。
柳致知接下来几日,又将那件不大的红绿相间玉料抽出两套玉镯,却是两对,都是红绿相缠,却又不相同,柳致知借其内蕴精神,使之产生一种特殊的用途,带此镯,自然能锁着自身生机,使生机流失减慢,虽不能延寿,却能防止外邪入侵,还有一个用途,带此镯,能减缓容颜衰老,却是一件特殊的宝物。
柳致知用两个盒子装好,还有一些边角料,便做了几个小玉佩,也有护身之效,带给了柳致颜和柳致德各一件,柳致德上次玉佩在秦岭破裂之后,他虽然对已有裂缝的玉佩还是带在身边,柳致知却知道,那玉佩已失去了作用,现在干脆再送一件给他。
玉器雕好之后,暑期也过去了,对柳致知和柳致颜来说,已没有暑假这个概念,但柳致德还在上大学,他学了一段时间的八极拳,教练告诉他,以后天天练习,上学期间不要停,坚持下去,自然功夫上升。
柳致知却又去了苗疆一趟,上次从苗疆出发,到了腾冲之后,又因旱魃之事,在滇省停留了几天,然后回到申城,现在东西都雕好,其中一对玉镯,柳致知准备送给阿梨,还有一件事,就是黎青山想见他,有点事想请柳致知帮忙。
柳致知到了阿梨家中,阿黎母女都在,黎重山夫妇现在与阿梨母女相处得比较融洽,人都是有感情的,虽然阿梨还是没有叫爷爷奶奶,但已有一家人的趋势。
柳致知到时,黎青山已在阿梨家中,黎重山夫妇两人也在,柳致知一见黎青山,上前拜见,黎青山不论修为还是年龄都算是柳致知的前辈。
“不要客气,坐下说话。”黎青山说到。
柳致知坐下,阿梨给柳致知倒茶,柳致知目光中带着微笑温柔看了阿梨一眼,阿梨脸上泛起一丝红晕。柳致知端起杯子,一股淡雅的幽香带着丝丝灵气扑面而来。是桂花茶,里面加入天露,喝了一口,精神不由一爽。
“阿梨这个茶,我都没有喝到几回,今天是沾了老堂哥的光。”黎重山见柳致知在品味这个茶,说到。
“这茶本是阿哥给我的,天露也是按阿哥给我的方法洗炼而成,当然珍贵了。”阿梨见柳致知脸上露出享受的表情,露出了笑意,说到。
“阿梨,茶是精灵所产,山泉中加入天露,养生妙品,倒可以给堂弟经常喝,对身体有好处。”黎青山说到。
“阿梨知道了。”
黎青山笑了起来,对柳致知说:“我今天来,有件事想麻烦你。”
“前辈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