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2 / 2)

一脸惆怅的孙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锁着的书桌大抽屉内将那件被舒阿姨评价挺有意思的青花大瓷盘找了出来,她打算将这个作为乔迁礼物送给他弟弟。

能让身为北大考古系教授的舒阿姨说出挺有意思,那这个盘子肯定就不是凡品,听说那小子新房子内用的是一水的老家具,把这个送过去应该很合适。

找出盒子把盘子收好,孙骈打算走的时候拿给她老弟,顺便在看看抽屉和柜子内的其它东西,都挺好的,放心的重新锁好。

中午果然就如同孙妈妈所预料的那样,孙骏没有回来,下午孙骈正坐在客厅内看春晚重播的时候,突然门被人用钥匙打开,孙骈侧身一看,来的是她大哥还有准大嫂。

“海薇,过年好~~~”拉着小长音,孙骈直接冲了过去,直接把她大哥从好友的身旁挤开。

徐海薇见状张开怀抱,和孙骈两个人抱在一起小声尖叫,孙家的其他人听到声音纷纷从房间内走出来。

徐海薇见状松开好友,一一给孙家人拜年,态度落落大方一点都不扭捏,让孙妈妈越看越满意。

孙家准备了一座丰盛的晚饭来招待准儿媳,席间孙骈听他们聊天才知道,这对准夫妇居然把他们的订婚宴摆在了新楼房那边。

“新楼房那边都准备好了吗?”其实孙骈更想问的是摆在那边合适吗?那毕竟是给他们准备的婚房。

“家具、家电都已经搬进去了,房子水电煤气也都有,直接开火没问题。我知道你的意思,没关系我和你哥都不在意,新房那边就只有床还没搬进去,空间大能摆下五、六桌,这样两家人就都够用了。”徐海薇闻言解释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他们俩把订婚的时间选在的年假期间,这时间别说是公家的大酒店了,就连私人的小饭馆都没几个开门营业的。

外面没地方就只能在自己家里摆宴席,本来孙家是想要把宴席摆在他们家的,毕竟和徐家的二室一厅比起来,孙家的三室一厅毕竟宽敞一些。

可是孙妈妈回家看了又看,发现他们家其实也是摆不开的。

客厅倒是能勉勉强强挤下两桌,女儿的房间太小,单人床、大衣柜、书桌什么的把地方挤的已经十分狭小,根本就放不开桌椅,儿子们的房间更是被两座单人床占领,就在中间留下一个走路的地方,也放不下什么。

他们自己的房间倒是还能挤下一桌,但这也不够用,孙妈妈算过,两家人就算只来亲近的亲属和好朋友,也要摆上五桌才能够用。

最后还是孙骏和徐海薇这小两口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订婚宴摆在新楼房那边,那边还没摆太多的东西,桌椅板凳全都放得下,而且他们家在那边两间房,一间不够用还有第二间能应付。

本来家长们对这个提议还是有些顾虑,毕竟那边是新房,是要当成婚房用的,可是孙骏和徐海薇两个人毫不介意,还说人多热闹,新房子就是要这种喜气,家长们最后也就由着他们做主了。

这一顿饭大家吃的都非常开心,徐海薇快速的融入了孙家的气氛当中,仿佛她不是即将要加入的媳妇,而本来就是属于这个家的一份子一样。

看着老妈绽开的笑脸,还有她老哥虽然腼腆却们幸福的笑容,孙骈觉得这个年过的真是有滋有味。

初二,一家人照例带上礼物前往田家给田老爷子还有老太太拜年,初三,开着借来的车子赶去黄土坡给孙家二老拜年,之后在匆匆赶回来,为周四的订婚宴做准备。

初四,一大早孙家人就集体出动,到新房子那边去为孙骏和徐海薇准备订婚的宴席。

早就已经接到通知的田家和孙家都有人过来帮忙,女士们很自觉的下了厨房去帮厨,男士们有的招待过来的亲朋好友,有的则忙着搬借来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这场订婚宴还是很成功的,小两口情投意合,两家人知根知底,彼此简直不能更满意。

唯一让孙骈感觉哭笑不得的是,眼看着他们这一代都陆续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长辈们免不了就要问东问西,包括她和孙小弟在内,都没能够逃脱长辈们的追魂连问。

大过年的,长辈们用慈爱的态度问着各种犀利的问题,问的连孙骥这种自负脸皮够厚性子够滑的家伙都开始感觉招架不住,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看着额头冒汗的二表哥,嘴角抽出的三表哥,因为还没毕业侥幸逃过一劫的孙骈缩在旁边一点都不敢冒头。

这种情况下谁冒头谁就被集火,不好意思了表哥们,自求多福吧。

热热闹闹的订婚宴结束之后,送走了亲朋好友的两家人又坐在一起商量起结婚的日子。

孙骏和徐海薇两个人的意思是他们想要秋天的时候结婚,这样就可以趁着婚假的时候到京城去,观看亚运会了。

那可是亚运会呀,多么难得的机会。

孙家和徐家对此当然没有任何意见,剩下的就是具体商量一下日期和一些琐事,这些孙骈就不关心了。

她趁着假期的尾巴去城里见了高中的好朋友们,得知大家都已经顺利毕业,有了满意的工作,生活圆满幸福真的非常为她们开心。

假期的最后一天,孙骈送出礼物收拾好行李和一心回京城去处理货物的小弟一起蹬上了回京的火车,看着车站旁前来送站的亲人好友们,孙骈在车内默默的挥手与他们告别。

汽笛拉响,火车渐渐提速,孙骈坐在车上,静静的望着窗外,等待这火车带着她驶向属于自己的前程。

第172章

阳春三月,春年花开,京城内城市中街头巷尾与公园当中的迎春、桃花、玉兰、樱花相继开放,引得游人与摄影爱好着们竞相追逐。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繁华喧闹的城市正在悄悄做着改变。

大街上那些树立在街边的公交站牌,不知何时被换成了新的,最新的公交站牌除了颜色特别惹眼,叫人即便是离的很远也能够一眼看见之外,上面还多出了英文注解,每一条路线的每一站,站名后面都被标注的仔仔细细的。

不仅路边的站牌是这样的,就连车上的车辆行进路线图也被换成了这种有英文标识的,与之相对应的地铁、轻轨之类的公共交通设施上都出现了这些改变,车站报站的广播更是重新录制的最新版本,应用的都是国际上最认可的口语发音。

而同样作为公共交通一份子的出租车行业,最近更是兴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但真正将这股热潮发扬光大的却不只是这些出租车的司机们,而是京城这座城市内的所有居民。

迎亚运学英语,这已经从一个口号发展成为了一种风潮,即便是街面上那些最好面子,对外国最不屑一顾的老京城人们,现在也都捧着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孙女的英语课本学上那么一两句,出门和碰到的邻居打招呼的话也从:“您吃了吗?”

变成了:“how are you”

而被问话的人别馆是多大岁数,肯定能会上一句带着京味的:“fine,thank you,and you”

一时之间仿佛不会说几句英文,就和时代脱轨了一样。

京城的居民们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人员,和千挑万选才最终被选出来的亚运联络员们。

孙骈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这个月第几次睡在工作单位了,自从二月份回来之后,各个亚运接待团的办公地点,就从朝阳门旁的外交部挪到了北四环外新建好的亚运村。

这里是为了迎接亚运各国团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随团其它人员而特意修建的,除了参加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亚运会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这边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