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96式坦克(2 / 2)

国家意志 野狼獾 2319 字 2个月前

双方隔着大约4公里互相对峙了一会儿,敌人很吃惊对面的巴基斯坦坦克没有退却,像是吓傻了,这给了给他们充分地调动以及展开的时间。印度指挥官想,难道对面那个傻子,真的准备与我们展开一场对战?

亚希尼知道99式在单车的火力上占据优势,但是敌人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中,甚至在对峙中,对手已经开始首先射击了。但是那些105毫米的线膛炮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远距离上的精度优势,炮弹在冗长的飞行后,远远地偏离了目标。

“好吧,看来得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一名车长说道。

“别急,全部车辆装填导弹,沉住气,不要射击。”

他从容钻进炮塔,盖上盖子。他不知道敌人为什么要在远距离上挑衅自己,自己的火力可以压过他们一截,不过敌人总是没有太多自知之明。他下令炮长装填一发炮射激光驾束导弹。

“第1连注意,全体掉头向北方跑,我们让敌人追。第2连,你们停在原地,别扬起烟尘让敌人看到你们,让敌人从你们正面通过。”

他的目的,是以比敌人少一半的兵力布置了一个三面合围的口袋,原则上他不喜欢分散兵力,不过在这样广阔的平原地带,要想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只有这么办。倒是数量众多的印度坦克不敢过度分散,他们笨拙地挤在一起,排开一个非常古典的,层层叠叠的楔形阵型,企图与对手打一场堂堂之战,但是阵型还没有完成时发现,巴基斯坦的坦克,开始落荒而逃了。

印度指挥官获得的指令是不得向西,突破到空军与后方火力无法支援的地带,但是敌人没有向西退却,而是沿着铁路向北跑,看来对手指挥官的脑子不是很清醒,于是装甲团的团长下令立即展开追击。他认为在平原上的坦克战,某种程度上接近海战,数量必然可以决定胜败。

亚希尼的坦克上装备了激光告警设备,时刻可以探测到敌人的测距激光束扫过,这说明敌人正在焦急地瞄准,现在必须时刻当心,将距离拿捏好。毕竟自己的战车调转车头后,露出了较为薄弱的底盘后部,这个区域只要擦到炮弹皮,就要完蛋。

他的全连将炮塔调转180,与尾随的敌人互相瞄准。坦克高速行驶扬起的冲天烟尘很好地遮挡了敌人的测距激光,这使得光学瞄准设备,无法装定距离进行瞄准,当然同时也挡住了亚希尼自己的视线。

尾随的k1坦克没什么耐心,开始对着模糊的目标展开自由射击。在这样远的距离上,炮长根本无法穿透烟雾看清目标,更何况105毫米炮弹本身过于轻飘,在远距离上缺少准头。

装备9辆96式坦克的第3连,静静地等待着敌人从前方通过,在这样的地带,适当的伪装以及静止不动的定力,是逃过敌人视线的法宝。

车长们使用激光测距仪,对从前面经过的每一辆敌人战车进行测量,读数跳动在2公里上下,他们知道敌人的坦克相当老旧,没有能够感知激光的传感器。炮长们紧张地对目标展开瞄准,但是允许射击的命令迟迟没下,这使得他们不停地放弃跟踪已久的目标,转向新的目标。2公里的距离,只要任何一名印度车长,仔细向西面搜索,凭借其独立稳像指挥仪的3x大视场观察镜,必然能看出名堂。但是敌人始终没有注意战场的侧面。

这个第3连之所以存在,是亚希尼与上级互相扯皮的结果,最后亚希尼胜利了得到了这个连,作为妥协这个连缺一个排。

他们在先锋(呼号黑豹)营内的战斗力最弱,主要替主力(第1连)打打下手,执行一些诱敌或者侧翼袭击的战术任务。大部分场合,这个连的96式坦克可以执行与99式一样的任务,并且除了少数参谋人员,几乎所有的印度陆军人员都分不清楚96与99的区别,尽管它们在负重轮数量以及其他诸多细节上是不同的。12个小时前与印度侦察部队的作战,就是由他们打响了大反攻的第一枪。

与担惊受怕的第3连一样,齐装满员的第2连,此刻正在跨越铁路。他们按照亚希尼的指点,将炮口对准北方,缓慢跨过路基。南面1公里就是重镇古杰兰瓦拉,只能祈祷那里的敌人无法识别出他们。这些t84坦克与印度的t72或者t90在外形上有着很大差别,当然炮塔转动后看上去不是那么明显。城里的印度人如果足够麻痹大意,应该会想:如果是敌人,怎么会调转炮口从前面通过。

果然他们全部通过了铁路,没有遭到打击。随后,他们急速向北开始按计划,从敌人测后方展开包围。

印度部队在这里缺乏立体的侦察能力,所以很难将数量上的优势发挥出来。信息化的战争并不是简单地比较兵器数量,关于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印度将领们充分认识到。

追击中的敌人阵型渐渐拉开,这些车辆在原来军队中,正处于逐步退役的阶段,动力部分的磨损程度不一,维护也较为马虎,很难保持一致的高速。现在,落在最后面的一个连,正稀稀拉拉地从埋伏中的第3连,9辆96式坦克的前方通过,如果再不开火,机会就将失去了。

连长不断地请示亚希尼开火,终于等到了肯定的答复。第3连的连长,转而向全连下达自由射击的命令,各车炮长在控制台上,使用扰动式瞄准进行静对动射击。

这种坦克拥有下反式稳像瞄准仪,但是在停车状态下,仍然适用与炮管刚性连接的扰动式瞄准镜,这种射击方式的射击线与瞄准线平行,精度更高。

稳定跟踪几秒钟后,瞄准镜中的十字准星一侧出现了一个飘忽的光点,这是火控计算了目标水平速度,以及人工装定横风数值后,产生的修正射击点。

这样的距离上,很多因素会影响命中精度,谁也无法预计敌人的行进速度会否改变。为了保险起见,第3连的射手们将射击线向下移动一两个密位,对准坦克下方,毕竟底盘的侧面投影较之炮塔要大一些,更容易击中。当然亚希尼或者塔西姆这样的老油条,不会使用这样的保守策略,击中底盘意味着敌人的炮塔还可以转动,火炮仍然无损,你必须浪费一次装弹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射击,才能确保毁伤。

9辆坦克先后射击,脱壳穿甲弹飞出炮口展开尾翼,它们几乎沿着一样的浅浅上升然后落下的抛物线弹道,飞向遥远的目标。敌人阵中的一辆坦克,突然发疯一样地甩尾停下。它的侧面中弹,造成的机械故障刹死了这一侧的整条履带,这导致车内的4名成员被甩到东倒西歪,尤其是抱着炮弹的装填手,当场摔破头人事不省。

钨芯弹穿透两侧车体薄弱装甲的同时,在车体内飞溅的碎屑杀伤了人员,并引燃了大伙。第一次火灾引燃了滑油,自动灭火设备没有起作用,这导致了火势迅速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巴基斯坦车长可以看到,顶部车长舱门顶开后,火焰比车长的手先冒了出来。烧伤的印度车长海来不及爬出坦克,巨大的爆炸就将他连同炮塔一起抛到了空中。当炮塔跌重重跌落到地面的时候,已经有4辆坦克中弹停在了原地。由于目标分配无法协调,第一轮射击有一些重复击中,不过效果超过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