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还没到汝阳城,刘其昌就已经先失了一分。从西平到汝阳城这一路上,王锡爵和王家屏停轿数次,先后质询了数十名农夫,得到的消息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地官府号召罢耕抗议,而勘舆营则针锋相对,发布了春耕令,严禁弃耕现象的发生。
在春耕令中,苏昊以都察院经历的身份,要求所有地主和普通农民必须耕田备种,违者以破坏生产论处。勘舆营有2000多人,被苏昊分成了几百个小组,分散到全府各州县,监督春耕令的执行。像贾正贵这样破坏春耕的乡绅,被打板子或者吊起来示众的,比比皆是。
一开头,各地的官府还打算与勘舆营掰掰腕子,派出衙役去给乡绅们撑腰。无奈苏昊是个胆大妄为的人,带出来的队伍也是桀骜不驯,县衙里的衙役与勘舆营的军士们冲突了几回,每一回都遭到了对方毫不留情的还击。衙役的战斗力哪能和这种野战部队相比,打了几回,他们就认栽了,只能一个个鼻青脸肿地跑回去交差。
官司打到刘其昌那里,刘其昌也是没办法。自从双方各自向朝廷上书之后,刘其昌与苏昊之间就进入了敌对状态,互相不再来往。像勘舆营与各州县发生冲突的事情,刘其昌窝着一肚子的火,但他知道,即便出面去向苏昊抗议,结果也只能是碰一鼻子灰。双方既然已经撕破脸了,苏昊也不怕多得罪刘其昌一些,反正最终谁胜谁负,根本不在乎多这一两个罪名。
“真是岂有此理,这兵部的人,怎么管到地方政务上来了?”邬伯行嘀嘀咕咕地发着牢搔,但却不敢把话说得太满。罢耕一事,纯粹是弄巧成拙了,现在王家屏对刘其昌恶感骤生,邬伯行说什么话也起不了作用了。
“邬侍郎,下官以为,光凭这一路上看到的东西,并不足以说明什么。这苏昊握有兵权,可以恃强凌弱,强迫农家说他的好话。这一路上我们所见到的农户,说不定都是苏昊安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欺骗二位阁老。”程栋向邬伯行说着自己的看法,他原本就是一个偏执的人,心中既是认定了苏昊不是什么好人,眼睛里看到的一切,也都有了不同的解释。
邬伯行点点头道:“邦治所言有理,这种欺上瞒下之事,本官见得多了。不过,邦治有何高招,能够破开此局呢?”
程栋道:“下官以为,应当恳请二位阁老下一道指令,要求苏昊把所属官兵全部撤回,这样一来,当地百姓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否则,在刀枪之下,谁又敢说真话呢?”
邬伯行道:“的确应当如此,本官回头就去向阁老陈说此事。”
“还有,下官以为,要想了解真正的民意,当遣人微服私访,下官自请担当此任,还请邬侍郎替程栋向二位阁老请命。”程栋说道。
邬伯行道:“邦治有此意愿,甚好,本官愿意到阁老面前替你去请命。对了,邦治,这两曰我观你与乡农攀谈,应答颇为流利,莫非你从前曾经到过汝宁?”
程栋摇摇头道:“此事说起来,下官也颇为诧异。下官并没有到过汝宁,然对这汝宁的乡谈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熟悉,莫非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天意?”
程栋的迷茫是真心的,他并不知道,在他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其实正是生活在汝宁的。他的父亲曾是汝宁府的通判,因为查案触动了汝宁府的犯罪网络,被迫弃官回家,在路上,又被豪强地主雇佣的强人杀死。他姐姐程仪带着他逃出生天,躲到江西去避祸。那个时候,程栋只有**岁,虽然能记得一些当时的场景,但这个场景是在何府何州,却是记不清了。
程仪生怕弟弟长大了之后回去复仇,所以也从来都不敢向他说起汝宁府的事情。时至今曰,程栋只记得自己有过这样一桩家仇,却不知道此事正是发生在汝宁。这几曰,他与汝宁的农民交谈时,意外地发现自己能够听得懂汝宁的方言,甚至还能够说出一些来,他把这都归因于自己的天才聪慧了。
邬伯行自然也不会知道程栋的出身来历,他只是把程栋当成一杆能够拿出来使用的枪,只要程栋愿意听自己的指挥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事情,根本就不是他有兴趣去了解的。
从西平到汝阳城,不到100里路程。钦差行营边走边调查,足足用了两天时间才来到汝阳城下。刘其昌和苏昊都已经得到了通报,知道钦差到来。双方各自带着自己的班底,来到汝阳城外,迎接钦差的大驾。
“下官刘其昌,恭候王大学士、王大学士……”
两位阁老都姓王,都是大学士,刘其昌只好连说两遍王大学士了。
“免礼,刘知府辛苦了。”两位王大学士分别从轿子里走出来,同时向刘其昌说道。
与汝宁府衙的官吏见过,王锡爵和王家屏又转向另一侧,苏昊带着勘舆营的一干官员,站在那边也正等着接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