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2 / 2)

这简直就像举子不愿当状元,不可理喻。

尉迟越背着手在房中踱了几步,有些怒其不争,到底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娘子,一时叫皮相迷了眼。

也罢,他心道,本来就是顾念她对自己一往情深,这一世才想着娶她为妻,待她好些。

既然她已移情别恋,那便由她去与宁十一琴瑟和鸣、长厢厮守去吧。

她既不是非他莫属,那他也不必非她不娶。

难道他还真去与臣子争妻?此事绝非人君所为。

尉迟越一向是个当机立断的果决性子,当下决计将此事抛诸脑后,叫内侍将今日送到的奏疏搬来。

他吩咐内侍研墨,随意翻开一本奏章,却是礼部侍郎刘韶德所上的《请建皇太子妃疏》。

太子迟迟不娶妃,朝臣们比尉迟越自己还心急,隔三岔五地上疏要求他立妃。

尉迟越往常不觉什么,如今却觉那一行行工整的小楷仿佛排着队在讥笑他自作多情。

尉迟越刚平静下来的心绪又掀波澜。

他撂下这糟心的奏书,又打开另一封,却是御史大夫杨坦的乞休表。

上回为了追封沈宜秋父亲的事,杨坦叫他当着一干重臣的面教训了几句,自觉失了颜面,称病不朝,如今又闹着乞骸骨,分明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

尉迟越本就不豫,见此奏表,不免想起沈氏,又想起当日自己为了制造巧遇之机,煞费苦心,犹在沾沾自喜,沈氏与宁十一却已暗度陈仓……

尉迟越捏捏眉心,提起朱笔便批下“准奏”二字。

这世上能要挟他的人还没生出来,既然这尸位素餐的老匹夫愿意将官位腾出来,成全他便是。

尉迟越批了一会儿奏章,总不免走神,看到琼州进贡沈水香,沈氏的脸又浮现在脑海中;鼻端似乎还萦绕着一缕淡淡的幽香。

好不容易将她的笑颜从脑海中摒除,又看到“边关不宁,十有一年”。

他放下奏章,想起张皇后的话,心道四十无子方能纳妾便很了不起么?

非是他喜欢三宫六院,上辈子他从不沉湎声色,后宫总共也没有多少人,在历朝历代的君主中已属罕见。

他是人君,自不能与臣子一概而论。

莫非沈氏在意的是这个?尉迟越思忖,大抵世间女子都是爱喝醋的,沈氏对自己一往情深,心里自然也暗暗醋着,只是深明大义,端庄识大体,这才未曾流露分毫,若是这一世……

尉迟越回过神来,哪里还有这一世,此女业已琵琶别抱,与他分道扬镳,再无瓜葛了。

想到此处,他便觉如鲠在喉。

罢了,多想无益。

尉迟越捏了捏额角,继续埋头案牍,可沈氏就像在他脑海中安了营扎了寨,只等他稍一松懈,她便乘隙来攻城略地。

尉迟越批了一会儿奏章,只觉心神不宁,不堪其扰,只得撂下笔站起身,走出书房,沿着回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走到长寿院后头的园子里。

时值仲夏,转眼就是端阳,海池中芙蕖拱璧,花色白里透红,犹如少女含春的粉面。

池子上有一座水榭,四周施设了纱幔,尉迟越心不在焉地走过去,刚在水榭中坐下,便想起当年沈氏常在此地读书消夏。

他立即站起身,步出园子。

可这东宫后院是他们当年婚后所居,哪里没有沈氏的影子?

尉迟越只得去了前院,至少她从不踏足此地。

他闷闷地坐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一件事,把来遇喜叫到跟前:“你可记得我幼时常带在身边的那柄小胡刀?”

来遇喜皱着眉一脸困惑。

尉迟越一边回忆一边道:“六寸来长,玳瑁刀柄,金刀鞘,上面还嵌着红宝石和玉虫子……”

来遇喜这才记起来:“可是圣人所赠的西域贡物?”

尉迟越点点头:“不知现今何在?”

来遇喜努力回忆了一番,躬身道;“奴年老糊涂,一时还真说不上来,但宫中物事皆有造册,请殿下容奴去查一查。”

尉迟越端起茶杯,将整杯酽茶一饮而尽,苦得皱了皱眉:“你现在去查,孤在这里等着。”

来遇喜哪里还敢耽搁,忙一路小跑着,支使小黄门们去翻各个库里的册子。

东宫的库藏不知凡几,这刀又是多年前的旧物,找起来谈何容易。

来遇喜使出浑身解数,满东宫的宫人、内侍齐心协力翻箱倒柜,找出那柄刀也费了一个多时辰。

尉迟越打开沉香木盒子,曾经日日摩挲的爱物躺在宝蓝织锦上,时隔多年,刀鞘上的宝石真珠依旧熠熠生辉。

他伸手摸了摸刀鞘上錾刻的葡萄纹,指尖传来熟悉的感觉。

这似乎是他唯一一次赠送东西给沈氏。

上辈子每逢节日,他都会循着宫中的成例赏赐些东西,有时是锦缎,有时是器玩,但唯有这把小胡刀不是赏不是赐,是赠与她的。

却连这把小金刀也没送出去。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