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2)

新中华1903 小柯 5435 字 17天前

外面响起了猛烈的枪炮声

“~活佛!”

听着外面传来的枪声后,一个身穿华丽蒙古袍子的女人闯了进来,她是沙拉扣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八世作为居士在清末娶的第一任妻子。喀尔喀蒙古人,俗名沙拉扣肯,法名敦都克拉穆,被外蒙古尊为女活佛,宣统年间,清政府以她是哲布尊丹巴的女弟子的名义,加封她“察罕达拉”名号。待看到殿内还站着那仁高娃的时候,脸上立刻露出愤怒的神情。

“是中国官军打来了吗?我们快点逃吧!逃到俄国领事馆去,吕巴领事会保护我们,领事馆里还有俄国护兵,中国人绝对不敢打……”一直以来无论是政务大事,还是生活琐事,哲布尊巴丹都毫不隐瞒那仁高娃。而那仁高娃还经常给他提出一些高明的计策,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每逢有政务要事,哲布尊丹巴便要请那仁高娃一同商量。所以那仁高娃相信活佛绝对会同意自己的意见。

“荒唐!如果吕巴领事有心保护活佛,为什么要带领着军队撤出皇宫?活佛,千万不要听她蛊惑人心,俄人实在是狼子野心啊!”

沙拉扣肯没待她说完。提吉就大声地喝斥道,听着外面的枪声突然密集起来,听着密集的机枪声,沙拉扣肯知道这是殿外塔处俄国人赠送的机枪打响了。

这时车林齐密和三音诺颜汗也闯了进来,一听说那仁高娃要活佛躲到俄国领事馆去,便立刻表示反对。留住活佛,然后和中国官兵谈判,这是他们眼下唯一的退路了。因为,中国官兵明确表示,只要及时弃暗投明,就还可以保住身家性命甚至财产。

十五分之后,荷枪实弹的东北军出现在哲布尊丹巴的面前,一名东北军官一眼就认出了金发碧眼的那仁高娃,“这是俄国间谍,给我绑了!”那军官喝道

“救我~~救我~!”那仁高娃大喊道

盘坐在法座上的哲布尊丹巴看着几名中国兵把那仁高娃拖出宫殿,看着那仁高娃被满面企求的表情,在这个时候哲布尊丹巴明白自己此时的已经无能力了。

“侵袭活佛宫的叛匪已经悉数被清剿除了,下官是安蒙军总司令郭松龄!从现在开始下官将负责活佛宫以及活佛的安全直到危险解除之日。同时,也希望活佛能够安抚库伦城内的百姓和僧众,让库伦重新恢复秩序和安宁!”

在来蒙古之前,徐天宝就一再嘱咐郭松龄,活佛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地地位之高,绝对塞过内地人的理解。那些狂热的蒙民和喇嘛们,如果在得不到安抚的情况下,一定会不惜一切寺以保护他们的活佛。到时安蒙军很有可能就不得不大开杀戒,现在唯一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就只有眼前的这位地位崇高的活佛。

“……请将军放心安抚信徒是本僧的责任,绝对不会让您为难的。”盘坐在法座上面的哲布尊丹巴听到眼前的这个中国将军说地话的之后,便抬起头来,虽然这位中国将军言语非常诚恳,可是在他的最后几句话中哲布尊丹巴还是听出了其中透着的威胁之意。

第二天一早,活佛宫大门敞开,一队队的身着黄袍的喇嘛,披着碣衣的喇嘛缓缓走出宫门。前行的喇嘛们用肩膀扛起的一顶黄色华盖。

“是活佛出行!”

担惊受怕好久的库伦僧众和蒙古百姓们爆发出只有在盛大的节日和活佛出行才会吹呼的欢呼声,而一些虔诚蒙民已经跪伏在地。当喇嘛们走出活佛宫的时候,路边的那些虔诚的蒙民都已经自的跪拜在地葡伏在地。站在黄色华盖下的哲布尊丹巴八世活佛在喇嘛们地引导下走出甘宁寺的时候,那些僧俗男女在幽幽香火中极其虐诚地向他们的活佛膜拜。

当一身盛装的接受礼拜的他们惧仰、崇慕的活佛走过的时候,有的信徒还不时地嗅闻着活佛刚才走过时踩下的脚印。这个盛大的祭拜仪式因为在露天举行阳光辉映绿菌作衬。活佛出寺安抚众人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城。一身华服的哲布尊巴丹虽然面带着微笑甚至于不时的为街边跪拜着的信徒们摸顶祝福。但此刻哲布尊巴丹的心情远不像他此时的表情这般轻松。至少自己的地位还在,这就足够了~~~~

温和的柔风之后就是暴风骤雨,随后,安蒙军建造了刑场和牢房,发动民众,检举分裂主义分子,一大批参与独立的上层王公们被剥夺了家产并投入监狱,首恶者更被处以极刑。近个月的时间,以叛国罪处决的,连带抄家、入狱、流放处罚的有数千人之多。杭达多尔济之类的首恶自然难逃一死,车林齐密和三音诺颜汗等人因为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得到了轻判。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们分别被判入狱十年和罚没九成的财产。

对于这些被处决的罪犯,哲布尊丹巴还给他们做了超度的法事。不过,说辞却是他们今生做了恶人,就要下地狱接受惩罚,希望他们来世做个好人。由此,给这些分裂分子盖棺定论,你们都是恶人。活佛都这么说了,那还能有错?于是,大部分蒙古人心中都种下了这颗种子——搞分裂的都是恶人,死了是要下地狱的。

随后,在安蒙军司令部的主导下,对蒙古进行进一步的改革。首先是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对参加叛乱的寺庙的土地、耕畜等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对没有参加叛乱的寺庙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一方面,明令规定切实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和爱国守法的寺庙,保护人民有当僧尼的自由和僧尼还俗的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受干涉,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寺庙和文物古迹。另一方面,实行“政治统一,信教自由,政教分离”的方针,废除寺庙在经济、政治上的一切封建特权,废除寺庙的封建占有、封建剥削、人身奴役以及寺庙内部的封建管理和等级制度,保障各教派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其次是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在农村对于参加叛乱领主的土地实行“谁种谁收”的政策,在牧区,对于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由原放牧的牧民放牧,收入归放牧的牧民所有;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在农村实行“二八减租”(领主得二,佃户得八)。在牧区对于未参加叛乱牧主的牲畜,仍归牧主所有,但减少牧主的剥削,增加牧民收入。同时,解放家奴,废除人身依附。

由于这些政策、办法和措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因而得到了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争取了更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外蒙改革顺利进行。

第三部是建立爱国统一政权,在外蒙成立爱国统一大呼拉尔,成员实行三三制,即蒙古王公贵族占三分之一、汉蒙平民百姓代表占三分之一、中央官员占三分之一。哲布尊丹巴则宣布从此以后只潜心佛学研究,不再过问世俗的事情。

随后,郭松龄以东北大都督徐天宝麾下安蒙军司令的名义通电全国,一共只有四个字:蒙疆已定。

顿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孙文亲自发了贺电:“徐振华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233选举年

徐天宝并没有现金赎买那些王公们的土地,这些能花不能赚的王公们要是一下子有了一大笔钱,没几天就能花光了。然后难保不再出现乌泰借了俄债还不了,最后铤而走险的事情。所以,徐天宝是用振华集团的股票来与那些王公们进行置换。

那些王公们一开始都不愿意接受赎买的政策,毕竟几千年来土地即财富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高额的受益,谁愿意把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土地换成一堆十五年债权的花纸?况且,外蒙不像热河、辽宁,有大量工厂企业作为支持。

所以,一开始的置换工作并不是很顺利。无奈,徐天宝只能安排那些王公们轮班到热河来参观。先是看振华工业的厂房,再看新式牧场和农庄,再看卓索图盟贡王的产业,最后由昭乌达盟盟主尼玛、翁牛特旗巴特尔和台吉金喜通现身说法。最后,徐天宝又把哲布尊丹巴抬了出来,由他带头将一部分庙产换成了股票。有了活佛带头,外蒙东部改革总算是得以顺利进行。

且说在对外蒙用兵期间,沙俄驻京公使一个劲地向袁世凯抗议,袁世凯理都懒得理睬,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建议俄国方面自己去找徐天宝的晦气。老袁的算盘打得很好,赢了,自己脸上也有光彩,输了,对国内民众也可以交待。

陆军总长段祺瑞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新疆都督杨增新当派出援兵救援科布多,但援军尚未调齐,科布多即于1912年的8月20日沦陷。但是杨增新下令军队继续前进,援军抵达大营盘时,遭到俄国的武力干预,被迫停止前进。杨增新只得下令新疆军队退驻察罕通古,收附了被外蒙古裹胁的阿尔泰各部蒙古。之后,外蒙军两次进攻察罕通古,均被新疆军队击溃。

段祺瑞最近心情不是太好,“大总统虽说代表中央政府,为一国之元首,在朝要受国会地牵制,在外也没有多少省份听从,尤其东北简直就是独立王国……”

袁世凯似笑非笑地问:“芝泉。你觉得这个共和好吗?”

“共和?”段祺瑞一愣,随即说道,“共和我是赞同的,但眼下这个共和法,却不是我所愿意看见的,大总统作为一国之元首,调动全国的力量来建设国家,不是如今这般四分五裂。”

“难得还有你体谅我这个总统的难处,将来若是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胜出。恐怕我们北洋的老人都不得安生喽!”袁世凯故意叹了口气。“我是没什么,反正也老了。大不了退下来到老家休养,再去钓鱼种菜,可是你们怎么办呢?你们是我一手带出来的,我放心不下啊~~不能这么一走了之!”

“大总统,您是咱们北洋地主心骨,您可千万不能轻易说这个退字,这上上下下好几十万兄弟可都全仰仗着您呢。”段祺瑞鼻子一酸,动情道:“不管怎么样,我们总以总统的马首是瞻!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办。”

“好好,芝泉!你好好干,这天下将来都是你们的。”袁世凯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

段祺瑞“啪”的一个立正,高声说道:“请大总统放心,不管什么党在大选中胜出,我们全体将士一定全力效忠大总统,竭力维护大总统的地位!”

段祺瑞走了之后,袁世凯却笑不出来了,自己回老家那几年,北洋的将军已经隐然自成体系了,自己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把他们当手下使唤了。现在要用他们,要恩威并施,而且其中恩要占多一些。

中华民国的第一次民主选举,不仅袁世凯为代表的行政当局关注,也牵动着各方面的注意。“选举法”虽然对选举资格作了种种限制,但从参与度上来说,经历了大规模调整,各省登记的选民共有四千万以上,占总人口四万万的998,约每十人中便有一名选民,较清末谘议局选举则增加了24倍以上。

虽然因选民由各省自报,其间不无浮报和滥报,但辛亥革命后民主空气高涨,“选举法”放宽选举资格使更多的人获得选举权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发展这个角度来说,“选举法”还是多少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反映了人们要求民主权利地愿望,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