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二百四十九节 重要的节点(1 / 2)

极限警戒 墨武 2051 字 10天前

改变的契机很重要。

当一个男子痴迷情欲,哪怕再好的铁哥们提醒,二人间都可能反目成仇,但当那男子认清对象的面目后,好哥们再去安慰,哥们仍旧是好哥们,但哥们若是不知机,妄自去评论对象,同样会引发哥们的忌讳。

为什么?

因此事前看错一个人可以推说是对方的错,事后想想,会发现自身同样大有问题。

人是很难容忍别人指出自身错误的。

沉约若是在1125年遇到赵佶,想要改变赵佶的难度只怕难过登天。

为什么?

道理很简单,虽说走顺的时候走下坡路的居多,可顺风顺水的时候会让人自我膨胀,容不得任何建议,更不要说是意见。

1135年是改变赵佶的绝佳的时间点。

沉约那一年将赵佶从地狱中救出,让赵佶加倍意识到当下的可贵,才让一切改变成为了可能。

再晚点,赵佶死了,再早点,说不定赵佶还在梦想着重登帝位,因此1135年这个时间点异常的巧妙。

赵佶因为穿越过,是以知道某些历史是注定的,听琴丝说了他的结局,更是心中季动,叹息道,“阿弥陀佛。”

说完“阿弥陀佛”后,赵佶再现怪异的表情,略有尴尬道,“不知为何,自从我发现前世可能是慧远后,就总喜欢不自觉的说出这四个字。”

“不是不自觉。”

沉约摇头道,“更像是骨子里面的行为。”知道赵佶不解,沉约解释道,“慧远是莲华社始祖,为弘扬佛法,独创口念‘阿弥陀佛’四字真经,说信徒只要持之以恒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慧远既然这般弘扬,自身无疑是坚持这种做法的。”

赵佶明白过来,“沉先生的意思是……我因为忆起了慧远的前生,同样有了慧远的习惯。”

沉约认真道,“应是如此。”

叶宣儿突然道,“沉约,你真信念四字真经就可成佛吗?”

赵佶听叶宣儿这般质疑慧远,虽然不知道叶宣儿是哪个,终究尴尬。

沉约笑笑,“只是念当然绝无可能。但若念佛之口合身行,身行合意行,身口意合一,要证悟就是大有可能了。”

叶宣儿沉吟片刻,“因此慧远是得道高僧?”

沉约沉吟道,“未见此人,我倒不能妄自评断。”随即笑道,“哪怕真的见到,我等也不必给人贴上标签,徒增负担,我想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世人喜欢自凸人设,又喜欢四下去贴标签,束缚别人时同时固化自己,让自我益发的顽固,极为伤神。他沉约知道叶宣儿是崇尚自由的人,提醒她莫要自囚。

叶宣儿缓声道,“据我所知,得道高僧不但能决定如何死,还能决定如何往生。既然如此,慧远往生的目标本来是净土,结果选择转生做个皇帝,似乎不是得道高僧所为。”

众人均明叶宣儿的意思——宰相或许幻想有一天当个皇帝,但真正的高僧绝不会贪恋权位。真正高僧寻求的是证悟解脱,既然如此,慧远如何会变成赵佶?

沉约望向赵佶,见其又起疑惧,缓声道,“你若只是见到你前生,当不会让你昏厥!”对於赵佶的情绪反覆,沉约并无不耐,因为他深知一点,一人改变习惯都是要旷日持久,消除习气绝非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