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2)

大曜权臣 林千寻 2252 字 2个月前

韶宁和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伶舟,如果……如果我去了西北边境,你会跟我一起去么?”

伶舟越发感到奇怪:“你去西北边境做什么?”他突然心念一动,“你该不会要被发配到边境去了吧?”

韶宁和忍不住笑了,揉了揉伶舟的头发:“如果是,你愿意跟着我么?”

伶舟见他如此反应,料想应当不是真话,于是随口应道:“我当然愿意,你去哪儿,我便跟到哪儿。”

韶宁和听了十分受用,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伶舟试探着问:“是不是今天的会议开得不顺利?”

“不是。”韶宁和摇了摇头,碍于会议保密规定,他无法将会议内容和盘托出,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其实要去西北的人不是我,是李往昔。”

伶舟怔了怔:“他这是……被发配边疆了?”

“不,是他自己要求去的。”

伶舟凝眉回忆了一下,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朝廷的确有向西北驻军地调派过一文一武两名官员,以接替宋翊统御西北大军。但是那个时候,派去的文官并非李往昔,而是另外一名官员,为何这一次,会变成李往昔?

想到此,伶舟心下有些担忧,虽说上次闻守绎寿宴上出现了殷峰那一段出人意料的小插曲,但大体上还是遵照历史轨迹前进的。

然而这一次,调派官员变成了李往昔,这就不是小插曲这么简单了,这件事极有可能会彻底改变李往昔的人生。如此一来,与李往昔有关的人和事,是否也会跟着产生变化,这还是个未知数。

但是伶舟已经能够预感到,历史,正在一步步地脱离他的掌控。这让他感到焦躁,却又莫名兴奋。

“伶舟,伶舟?”韶宁和拿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傻愣愣的,在想什么呢?”

伶舟迅速收回思绪,口上应道:“我只是在想,既然要去那边的人是李往昔,这跟你有什么关系,看你今天回来情绪如此消沉,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儿了。”

韶宁和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我只是从今天发生的这件事,进一步认识了李往昔,也认识了我自己。”

伶舟皱了皱眉,不解其意。

韶宁和道:“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止一次地想,如果换做是我,我是否能有李往昔那样的勇气。答案是否。我……冒不起这个险。”

“这没什么好顾虑的。”伶舟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每个人奋斗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喜欢一步登天,有的人习惯稳扎稳打,如果说李往昔属于前者,你就属于后者。在我看来,比起一步登天所得来的虚荣,日积月累稳扎稳打建立起来的基础会更加稳固。所以你没有必要在李往昔面前感到自惭形秽。”

韶宁和听了,心中释然,刮了刮伶舟的鼻子,半开玩笑地道:“说得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怎么就没有想透这一层呢。”

伶舟走近了些,笑眯眯地看着韶宁和:“我帮你解开了心结,你要如何报答我呢?”

韶宁和不答,低头轻轻吻了一下他的唇,声音微沉:“这样够不够?”

“不够。”伶舟舔了舔唇角,然后踮起脚尖,圈住韶宁和的颈项,主动凑上去,加深了这个吻。

舌尖纠缠之际,韶宁和脑中模模糊糊地生出一丝疑惑:伶舟方才开解他的那番话,初听似乎没什么问题,但细细推敲起来……之前他并未说明李往昔调派西北边境的前因后果,伶舟又如何知道,他是想借此一步登天呢?

然而这疑惑只来得及冒了个头,便很快被伶舟撩拨起的欲望覆灭得一干二净。

第七十章

次日,当光禄卿管喻龄将文武官人选上呈圣面时,成帝只在宋简之和上官远途两个名字之间来回瞄了一眼,便选定了上官远途。

此事传回议郎阁时,众人都有些哑然,他们不得不承认,韶宁和的推断是正确的。

其后的几次会议,韶宁和明显感觉到,同僚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他在与不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众人也习惯性地忽视他的存在;但是现在,几乎每一项议题的讨论,蔡衡宇都会征询他的意见。

对此,韶宁和不骄不躁,凡事虚心谦让,即便自己提的建议被采纳,他也绝不去争功。如此一来,众人非但没有恶意排挤他,反而对他渐生好感。

九月下旬,成帝正式下诏,命征西大将军宋翊回京述职。

就在诏令下达的第二日,成帝又分别对上官远途和李往昔下了一道手谕,命他二人即刻启程前往西北驻军地,但不得走陆路,而是改走水路,尽可能避免与宋翊碰面。

至此,成帝想要重整西北军权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但一切进行得十分低调,朝中大多数人对此事尚一无所知。

九月二十九日,已经做好交接手续的李往昔,带了几名随行仆从,轻车简装地往琼华江码头驶去。

当他下了马车时,首先看到的不是停泊的船只,而是早早等候在船边的韶宁和。

“你……”李往昔有些意外,他此次自荐前往西北,同僚们虽不反对,但也并不看好,加上他自升任光禄丞之后,人缘便一落千丈,以至于根本无人过问他启程的日子,更不必说前来相送了。

虽说李往昔早已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并不因此而忧伤介怀,但当韶宁和的身影不经意地撞入他眼帘时,他多少还是有些唏嘘了。

“没有想到,你竟会来送我。”李往昔缓缓朝韶宁和走去,拱手作揖。

“还是那句话,你我好歹同僚一场。”韶宁和神色淡淡地回礼,“更何况,我初来繁京之时,你对我有过诸多帮助,韶某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李往昔听罢,不禁摇头苦笑。当初他主动与韶宁和交好,其中究竟参杂了多少真心、多少假意,相信以韶宁和的聪颖,必定不会毫无所觉。

然而事到如今,韶宁和却用一句“诸多帮助”来粉饰太平,让他不得不对韶宁和的隐忍功力望尘莫及。

言谈间,李往昔的随从们已陆续上船,船家看了看天色,提醒李往昔该启程了。

李往昔点了点头,又往韶宁和身后张望了一下,神色难掩落寞。

“他……没有来。”韶宁和知道他在寻找伶舟的身影,于是语意模糊地提醒了一句,瞬间浇灭了他心中微末的希望。

李往昔自嘲地笑了笑:“我明知道他不会来,但还是禁不住期待……我果然是天下第一大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