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2)

大曜权臣 林千寻 2768 字 2个月前

果然,下一刻韶宁和开了口:“伶舟,再来一次吧。”

“你饶了我……”伶舟话说一半,瞬间噤声,因为他感觉到体内那个炙热的欲望,已经再度膨胀了起来。

这一刻,伶舟深刻地认识到了韶宁和掩藏在禁欲表象之下那颗禽兽的内心。

第二日,韶宁和换上官服去参加朝会,迎面便看见姚文川朝他和善地打了个招呼。

韶宁和调整了一下面部表情, 故作平常地回了个礼。

然而姚文川却没有打完招呼就走的意思,只听他压低声音道:“这段时间,真是辛苦韶大人了。”

“嗯?”韶宁和有些莫名其妙。他下意识地以为姚文川知晓了什么秘密,但观察对方的神色,又不像是在说反话。

只听姚文川继续道:“前阵子,我差点误会了韶大人,见韶大人与闻大人过从甚密,还以为韶大人当真与闻大人勾结在了一起……咳。”

他似乎意识到“勾结”一词用得不太妥当,咳了一声,忙又补救道,“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韶大人是伺机……”他话说一半,又咽了回去,一脸“你懂我懂”的表情,朝韶宁和竖了个大拇指。

“……”当韶宁和明白过来姚文川这段遮遮掩掩的话是什么意思之后,他森森地无语了。

搞了半天,姚文川居然以为刺客是韶宁和派去的,他这段时间与闻守绎关系交好,是为了伺机下手。

他张了张口,刚想解释,却见姚文川赶紧摆手道:“韶大人不必多言,我明白的,明白的。韶大人请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守口如瓶,绝不会向第三人透露半个字。”

……你明白个鬼啊!韶宁和在内心无声地呐喊,但眼睁睁看着姚文川退走,他只能自我安慰,至少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姚文川是不会再经常来烦着他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进入议事殿之后,韶宁和明显感觉到殿内的氛围变得微妙了起来。

原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的朝臣们,纷纷停下了交谈,转头看向他,有的微微躬身向他致意。他们的眼神中有尊敬,有羡慕,有戒备,也有敌意,涵义复杂得让韶宁和一时参悟不透。

而一向与他没什么接触的太常卿陈廉名,此时却一脸讨好地来到他面前,低声道:“太尉大人,恭喜您啊。”

韶宁和疑惑地问:“陈大人此话怎讲?”

陈廉名还想说什么,忽听太监总管通报说皇上驾到,于是忙闭了口,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朝臣们各自回到自己的站位,便见成帝一脸肃穆地登上了龙座,于是众臣一齐行跪见礼。

“众爱卿平身。”成帝出手示意,然后目光移到了下首丞相那空着的位置上,眉心微沉,透出难以掩饰的哀痛。

大殿内寂静了片刻,才听成帝开口问道:“廷尉可在?”

“臣在。”顾子修躬身移出队列。

“丞相遇刺一案,可有进展了?”

“回皇上,刺客……尚未抓获。”顾子修躬着身子不敢抬头,额上已经渐渐渗出了汗水,感到压力颇大。

成帝脸上看不出喜怒:“听说,那名刺客失踪之前,带走了一名青楼女子?”

“是,臣已查出了那名女子的身份,她原名赵思芳,是前太祝令赵炎光之女,赵炎光获罪发配之后,其女被送入空门,后于一年前从寺庙中逃脱,化名牡丹藏入青楼,处心积虑地想要接触官场之人,为其父翻案。”

他话说到此处,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心中也明白了八九分,一个个摇头叹息,至于叹的是丞相闻守绎,还是那名青楼女子,就不得而知了。

成帝沉默片刻,道:“廷尉府继续追查凶手下落,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

“……是。”顾子修悲哀地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虽然丞相的死令他很悲伤,但是比起这个,他更痛恨那个胆敢刺杀丞相并给他们廷尉府带来如此大压力的刺客。

此事暂且揭过,成帝又道:“丞相突然遇害,朕很悲痛,但事情还是要继续,关于继任丞相的人选……”他顿了顿,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朕一时没什么主意,众爱卿可有什么好的人选?”

朝臣们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一名大臣出列道:“皇上,臣推选韶大人继承丞相之位。”

韶宁和惊了一下,蓦然抬头,却见成帝眉梢微挑,目光不偏不移地注视着那名大臣:“理由?”

“韶大人年轻有为,学识渊博,入仕以来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文治武功方面均有涉猎,经验比较丰富,是难得的堪当大任的人选。”

他说完,又有几名大臣站出来,附和着对韶宁和歌功颂德。

韶宁和眉心微微蹙了起来,他与这几位大臣私交甚浅,有的甚至仅仅只是点头之交,连话都不曾说过几句,他何德何能,竟得到这几位大臣的一致推举?

如此想着,他双手交握着,指尖突然触碰到了手上的那枚扳指,瞬间心头划过一道清明。他想起上次在临水阁时胭脂对他说的那番话,顿时明白了一切。

他默默按着扳指,垂着眼眸,生生压下心中澎湃的心绪——伶舟,你何苦为我做到如此地步,如此厚重的恩情,只怕我终其一生也难以回报得尽了。

耳边突然传来姚文川的声音:“皇上,臣以为,推举韶大人继任丞相之位,有些不妥。”

“哦?”成帝又挑了挑眉,面色平静地看向他。

姚文川低眉正色道:“诚如方才几位大人所说,韶大人年轻有为,学识渊博,但年轻也有年轻的短处,韶大人年纪尚轻,经验较浅,恐难当此大任。”

韶宁和站着一动不动,当姚文川发言时,他也并未回头去看对方一眼,然而对方所说的那番话,他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他心中明白,他与姚文川之间的夺权之战,比他预计更早地拉开了序幕。然而表面上他却依然对此不置一词,仿佛姚文川所说之人,与他没有一点关系。

自姚文川提出反对意见之后,陆续又站出几位大臣,陈列推举韶宁和为相的诸多弊端,有的观点较为中肯,有的则言辞偏激。